废旧手机数目庞大回收无奈不给力

    随着手机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人们更换手机的频率也逐步加快,手机也早已成了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手机依赖症”给人们带来了愉悦和便捷,却也带来了大量的废旧手机。据奇虎360去年一份报告显示,约50%用户换手机时间为18个月,有20%用户一年之内必须换手机。那么问题来了,淘汰的废旧手机应该何去何从?

    废旧手机闲置现象普遍

    市民廖女士最近就遇到了这样的烦恼,“打扫卫生时,翻到家中的废旧手机以及配套的充电器,堆起来有满满一抽屉,放在家里占位置,扔掉又觉可惜,真是不知道该怎么办?”廖女士无奈地说。

    无独有偶,市民小陈就表示,自己从大学毕业到工作这一年半的时间里,已经买过4部手机。“我不追求新款手机,手机坏了才换,也算是物尽其用。但我好像是‘手机杀手’,一部手机半年不到就会坏。拿去修,还不如换个新的,旧手机就越积越多。”

    当问及如何处理这些闲置手机时,小陈表示还没考虑过如何处理,“其实放着也有个好处就是以防万一现在用的手机突然坏了能找到备用的,平时都是在柜子里堆着,卖也卖不了几个钱。”小陈说,如果算上父母用过的旧手机,家里总共堆了将近十个废旧手机。

    记者调查发现,市民家中或多或少都会有一部甚至多部不再使用的旧手机。市民张先生说,从一开始流行的摩托罗拉、诺基亚,到国产的酷派、华为,然后是当下流行的苹果、三星,他都用过。淘汰下来的手机,还能使用的一般就送给家中的长辈亲戚,不能用的就放家里了,有一些都不知道扔在哪里。“智能手机里信息太多,用坏了我也不敢乱丢,万一被高手捡到修起来,我里面的资料信息就都泄露了。”张先生担忧地说。

    据中新网IT频道调查数据显示,53.6%的网友会将手机放置家中,不作处理,16.1%的网友会选择送人,选择商家以旧换新、卖给二手市场、直接扔掉的网友分别为5.4%、8.9%、7.1%。来自数字100研究公司的数据,68.2%的网友会把手机放置家中,20.8%的网友会将手机直接送人。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多数市民会把废旧手机存放起来原因主要有三种,一是回收价过低,二是缺乏回收渠道,三是担心手机回收后个人隐私泄露。当然,也有少数市民会将废旧手机当生活垃圾一块丢进了垃圾桶。

    新兴回收渠道鲜有人知

    那么,如果想要卖掉自己的旧手机又有哪些渠道呢?

    记者了解到,兰州市内不少手机店都在做手机回收的生意,记者咨询后发现,不少店主都对高档智能手机表示出了很大的兴趣,但对功能机和低端智能机都连连摇头,“高档手机翻新后就可流入市场,利润大,而那些普通的废旧手机回收成本高,再利用的空间却很小。目前,就二手的苹果手机还有挺大的市场回收价值。”一家手机店的店主透露说。

    “我们也很无奈,只有部分手机厂家愿意回收自己生产的手机,作为商家我们也没有‘消化’渠道,只能通过以旧换新刺激消费者购买新品。”另一家手机店店主说,不过以旧换新其实是给消费者一个心理安慰,能抵扣很少一部分价格,目的还是促销新手机。不过,该店主告诉记者,如果只是想卖手机,不考虑价格的话,可以把过时废旧手机卖给那种回收手机的流动小贩。

    记者又向街头小贩了解了二手手机的回收价格,不过让人颇为意外的是,与实体店偏爱高端机相比,街头小贩更钟爱功能机和报废机,回收价格都是十块二十块。据了解,他们会将回收的废旧手机转手卖给其他地方,除了可提取金、银等贵金属,还可以将铜、锡、钯、塑料等各种资源重新回收利用。

    随着C2C的发展,现在的消费者也能通过互联网将手机直接贩卖给个人,譬如说在58、赶集、闲鱼这样的二手交易平台,每天都有大量的二手手机被购买。过程很简单,卖方只需在平台上发布售卖信息,留下联系方式,这些信息都是公开的,买方只需要根据联系方式联系卖方就可以进行交易。不过记者了解发现,在双方交易过程中,这些平台的价值只是工具,无法起到保障双方利益的作用,更别说去做二手手机的售后服务了。“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消费者的购买风险,也难以起到激活市场的作用。”有业内人士这样评价说。

    如今,不少二手手机的网络收购平台也进入了市场,回收模式也比较简单,卖方只需要登录该网络平台,输入自己的手机型号,然后进入一个有关手机使用情况的调查页面,此后系统会给出该手机的估价,如果接受估价,只需要将手机寄至指定地址,待对方查验满意后,将回收款打到卖方支付宝或银联账户中。然而,这项被业界看好并称之为“最合理的商业模式”的手机回收方式知之者却甚少,来自中新网IT频道的调查数据显示,近三成网友只知道苹果“以旧换新”计划,知道360手机回收、京东手机回收、鲁大师手机回收的网友分别为7%、9.9%、5.6%,其他手机渠道知晓人数更是少的可怜。另外,在数字100研究公司的数据显示,超六成网友了解苹果“以旧换新”,37.9%的网友认识360手机回收,12.2%的网友知晓乐回收。

    手机回收处理体系亟待完善

    我国2005年4月实施了《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7年3月实施《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2011年1月1日实施了《废弃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并颁布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目录》,对废旧电视、冰箱、洗衣机、空调、电脑等废旧家用电器的回收处理做出了相关规定。但是,对于废旧手机的回收处理,这些法规都没有做出相关规定。

    那么,一块废旧手机电池的危害又有多大呢?有专业人士表示,一块手机废旧电池的污染量相当于100节普通干电池。造成的污染相当于3个奥运标准游泳池的面积。1000块手机电池的污染能力可与一个小型造纸厂相当。镉污染属于重金属污染,在自然界中无法降解,只能迁移。一旦水体或土壤被污染,水体或土壤不能发挥自身的净化作用将污染消除,同时重金属容易在生物体内积蓄。而对于人类而言,镉慢性中毒的临床表现为肺气肿、骨质改变、贫血等,而长期食用受镉污染过的水和食物,会导致骨痛病,镉进入人体后,引起骨质软化、骨骼变形,严重时形成自然骨折,以致死亡。除了镉,充电器、锂电池里面的铜、铝、塑料、电解质以及其它有色金属同样会对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

    目前的手机电池主要有镍镉电池、镍氢电池和锂离子电池3种,这3种电池都含有重金属镉。在我国公布的《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的有毒、有害物质或元素中就有镉。此外,这些电池中还含有水银、铅等重金属。

    其实,废旧手机如何安置,不少专家建议,最好由专业手机生产厂商直接回收,既有利于金属、塑料等材料的循环利用,也有助于保护原使用者的信息安全。

    此外,中国手机联盟秘书长王艳辉认为,对于废旧手机的处理,一方面应该促进相关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监管也应该到位。“除了信息安全方面的监管,环境保护方面也应该考虑到。废旧手机处理也应放进《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覆盖范围内。”

    ■记者手记

    “回收”这件事不能仅凭民众自觉

    有公开数据显示,全国每年废弃手机约1亿部,回收率不到1%。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分会秘书长唐爱军称,经过加工提炼,6700部废旧手机可以产生700克至1400克黄金,可以说,废旧手机是一座巨大的资源库。

    然而现实的状况却是,大部分回收手机经过分类处理、翻新后流入二手市场,重新贩卖到消费者手中;不能直接使用的手机,则经过简单拆解处理,将部分可用零部件再利用,其他则当作垃圾丢弃;完全无法使用的则直接作为垃圾焚烧处理。

    有人认为造成这种状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人们对于废旧手机的回收意识不强,其实不然。比如,去年由兰州银行发起的以废旧电池兑换矿泉水的公益活动就开展的非常成功,一枚废旧电池可兑换一瓶矿泉水,每人每天最高限兑24瓶,银行网点即可兑换,据知情人介绍,短短几十天就回收废旧电池44吨,这其中也包括手机电池,而回收的废旧电池将统一交由环保部门下设的甘肃省危险废物处置中心进行回收处理。此项活动也将持续开展5年,据说已经有不少市民早已开始有意识的存积旧电池。由此可见,民众并非没有回收意识,而是社会中有效的引导太少了。

    最能体现这一点的莫过于日常生活中的垃圾分类行为,我们都能看到兰州街头摆放的各式可分类回收的垃圾桶,然而我们居民楼中的垃圾桶是从来不分类的,社区也从未对民众进行过垃圾分类的指导工作,不过即便做了这些也许仍是徒劳,因为我们最终处理垃圾的方法仍然是简单粗暴的填埋及焚烧。所以,回收乏力的主要责任究竟在于谁也是一目了然。

    尽管,近年来政府已经意识到了电子垃圾的危害,并积极采取了相关行动。但在具体的政策实施、监督管理、辅助支持等方面存在严重不足。最重要的是,废旧手机回收的责任主体主要包括手机生产商、电信运营商、手机销售商、二手手机商、手机拆解商和消费者。然而,目前手机回收并没有明确规定过程中的法律责任、经济责任以及相应的权利义务等。责任主体的不明确导致手机回收过程无序性较为明显。

    不难想象,政策缺乏使得手机回收产业各主体的权利、责任和义务无法有效协调。同时,政策支持力度的不足也使正规手机回收处理企业发展举步维艰,很难形成规模性回收处理系统。

    因此,政府先行动起来,出台相应的措施才是关键之举,如果有相应的法规出现,再给消费者一些基本的补偿,手机回收其实并不是很难的。这是个习惯问题,同时也是相应部门应该出台必要的措施的一种需求,仅仅依靠百姓自己的自觉,这是不现实的,也是苛求的。